CNFLIX CNFLIX

全面封杀!好莱坞破大防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913    评论

今天聊的,应该是2023年最离谱的片子,没有之一。

影片由《小男孩》导演亚历杭德罗执导,《疑犯追踪》“李四”吉姆·卡维泽主演。

2015年立项,2018年拍摄。

好不容易拍完,却没有好莱坞大厂愿意投资发行。

历时5年,通过互联网众筹,才终于登上了银幕。

图片

吉姆·卡维泽

没人想到,就是这样一部没钱、没名、没大牌的小破片

竟然在好莱坞暑期档一炮而红,炸出了万人空巷的效果。

烂番茄爆米花度98%,豆瓣开分8.0。

1450万美元成本,斩获2.3亿美元全球票房。

堪称“影史最成功的独立电影”

图片

聊到这,你可能以为这不过是又一个草根逆袭童话

那么后续发展,会让你发觉它更像美国恐怖故事——

与市场的火爆相比,是主流媒体的全面哑火。

或是对本片刻意回避宣传,或是群起而攻之疯狂批评。

一向来者不拒的影院,也突然对票房不“感冒”。

大量观众进场后被告知拷贝失效或空调故障,只能看别的影片。

图片

一时之间,阴谋论四起。

有人说,它题材敏感,美国人破了大防。

有人说,它得罪政府,遭到了全面封杀。

究竟是怎样的片子,能够引起如此争议?

今天聊聊——

「自由之声」

Sound of Freedom

2023.7.4

图片

01 自由背后

一切,我们从电影开始聊起。

《自由之声》由前美国国土安全部特工提姆·巴拉德的真实经历改编。

目前,他是国际反人口贩卖组织“地下铁路行动”的创始人。

吉姆·卡维泽和提姆·巴拉德

电影剧情,主要围绕提姆的真实经历展开。

多年来,提姆作为美国联邦特工,抓捕过数百名恋童癖。

但是,他从来没拯救过一个流落国外的孩童,这令他备受煎熬。

图片

直到一次,提姆误打误撞混进恋童癖圈子,营救出一名哥伦比亚男孩。

这场“钓鱼执法”的经历带给他启发。

提姆决定辞去工作,前往哥伦比亚。

他和他在当地结识的团队,建立起一家“儿童色情俱乐部”——

以“服务有钱变态”为幌子,诱捕人贩子,营救被拐卖的儿童……

图片

剧情简介可以看出,电影故事并不复杂。

电影表层,显然是好莱坞old school个人英雄主义犯罪片。

《飓风营救》《惊天营救》类似,

一个美国孤胆英雄,闯入异国龙潭虎穴,营救无辜孩童。

不同之处在于《自由之声》没有那么多动作、暴力。

主人公,不开挂,不装逼。

他会为了争取打拐资源,低三下四和美国官僚打交道。

他会为了诱捕人贩,佯装恋童癖和黑帮人渣称兄道弟。

他更像凭借一腔热血和老辣经验,与恶势力斗智斗勇的平凡英雄。

图片

与表层相对,影片的核心其实是宗教元素。

这里的宗教元素,并不是《耶稣受难记》那种大剌剌地传教;

而更像《血战钢锯岭》,以台词或情节潜移默化暗示普世价值。

于是,你能看到主角不经意引用《马可福音》来威胁恋童癖;

会看到主角以“上帝的孩子不是商品”,作为铤而走险的理由。

坦率地讲,电影的宗教元素,槽点多过看点。

主角和人贩斗智斗勇,一路过关斩将,全靠敌蠢我精,如有“神”助。

抛家舍业营救孩童的动机,通通语焉不详,只靠笼统的“信仰”解释。

尤其结局,提姆突然画风一变,只身闯入南美丛林暗杀恋童军阀。

情节神话化,角色圣人化,离谱。

当然,本片脱颖而出,靠的不是犯罪类型或宗教元素,而是“打拐”题材。

这是一个好莱坞很少拍摄,常常被自觉回避的题材。

因为它太过不堪入目,太过耸人听闻,似乎更像“民间传说”。

《自由之声》捅破窗户纸,强迫观众了解并走近现实的黑暗面:

儿童拐卖是蔓延速度最快的国际犯罪,它距离我们从不遥远。

图片

电影中,以真实事件为依托,抽丝剥茧地编排儿童拐卖的犯罪网络:

人贩子如何诱拐儿童,如何虐待儿童,如何贩卖儿童……

无数个令人心碎的贩童故事,在情节里交织、回响。

其中,并没有剥削儿童苦难,通过猎奇画面煽动观众的泪腺;

正相反,他以冷静克制的刻画,勾勒出暗流涌动的现实罪恶。

图片

跟随主角的营救视角,观影过程如同过山车般,同情和愤怒的情绪贯穿始终。

不论是否为人父母,总能够对受害者亲属的绝望以及主角的热忱而感同身受。

从这点上来讲,尽管电影或许有点过誉。

不过,冲着题材的情感冲击力和残酷现实的警示意义,值得一看。

图片

02 混乱之声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人畜无害的电影,会遭受如此的争议?

聊到这个,首先要科普一个团体,QAnon

QAnon起源于2017年,是一伙阴谋论团体。

他们的核心理念,是美国政府内部存在一个由撒旦信徒、食人魔以及恋童癖组成的“深层政府”。

只有特朗普可以用他的秘密计划与深层政府战斗,将正义归还于老百姓。

图片

近些年,QAnon活跃于互联网,时不时爆出逆天阴谋论。

比如说,他们声称深层政府一直在绑架并折磨儿童,以榨取他们的“肾上腺素红”。

这种化学物质,能够让人长生不老……

不难怪,官方将其定义为“特朗普狂热信徒组成的互联网邪教”

图片

可是,《自由之声》和QAnon有啥关系呢?

一方面,批评者认为电影剧情,和QAnon阴谋论不谋而合。

影片中明确提及了“美国高管在泰国经营儿童色情俱乐部”的真实事件。

并且,主角营救儿童过程,美国政府主要以处处掣肘的负面形象为主。

由此,他们认为影片是在暗示政府高层参与,或最起码默许了拐卖儿童,有煽动QAnon阴谋论的嫌疑。

图片

另一方面,则在于影片主创。

主演吉姆·卡维泽,曾在采访中表态支持QAnon的“肾上腺素红”阴谋论。

图片

电影原型提姆·巴拉德,就更可疑了。

他不仅多次在公共场合支持QAnon阴谋论;

而且他的“地下铁路行动”也爆发了大量丑闻。

媒体调查发现,他宣传的打拐行动存在夸大、误导的嫌疑,且财务涉嫌欺诈。

更奇葩的是,今年年初,提姆遭到7名女员工的性侵指控而引咎辞职。

据称,他常以“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孩子”名义,强迫员工和他扮作夫妻,一起洗澡、上床。

图片

质疑铺天盖地,导演亚历杭德罗有口难辩。

他无辜地表示:批评者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电影的起源

要知道,片子2015年就立项了,2018年拍摄时QAnon还没啥名气。

强行和QAnon捆绑,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图片

亚历杭德罗

辩解是苍白的。

伴随电影争议发酵,逐渐引起了舆论失控——

政客把电影当作政治筹码。

特朗普、梅尔·吉普森等右翼人士,主动站队声援《自由之声》。

以主持放映活动名义,吸纳更多政治资本。

图片

媒体把电影当作批判的武器。

影片放映结束,有个片尾彩蛋。

吉姆·卡维泽出镜,号召观众多买几张电影票,让穷人也能了解儿童拐卖。

媒体抗议,这分明是“道德绑架”,剥削观众的同情心。

毕竟,票房收入可都进了片方腰包,而不是用来营救被拐儿童。

更有甚者,他们扒出影片的众筹投资者之一,就是实锤的恋童癖——

这片子拍的,不是贼喊捉贼吗?

图片

QAnon把电影当作迫害的证据。

如开头提到的,大量观众遭遇放映事故,造谣电影遭到资本封杀

尽管,片方主动澄清,只是误会一场,撇开了院线责任。

但是QAnon却对此置若罔闻,把这当作被主流媒体打压的证据。

图片

“主流媒体破防了”

至此,《自由之声》已经演变成一场好莱坞文化战争的闹剧

它是美国政坛党同伐异的战场,是阴谋论魔法对轰的牺牲品,

是意识形态对立冲突的焦点,是精英和观众上纲上线的武器……

唯独,不再是一部电影。

03 只是电影

实际上,只要你花时间看完《自由之声》。

你会发现,它无关政治映射,更和阴谋论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它讲述的是一个男人,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孩子回家的故事。

它揭露的是这个时代最重要、也是最恐怖的拐卖儿童犯罪。

它关注的是数以亿计,正在遭受拐卖威胁的孩子。

孩子,孩子,还是孩子。

图片

图片

一部本该扛起现实责任的电影,结果,淹没在了花边绯闻。

作为身处对岸的看客,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摇头——

我总相信,电影,只是电影。

而不应该是政治的玩具,分裂的工具,仇恨的面具。

作为影迷,也只能祝愿这样的闹剧不会再重复上演。

图片


THE END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