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李诚儒接到一个电话,“李诚儒,你的谱够大的呀,非得我给你打电话。”
李诚儒连忙道歉,“真不是,宝爷,我真是档期排不开呀!”
“宝爷”打电话的目的是,邀请李诚儒出演《大宅门》里面的“白三爷”。
这位人称“宝爷”的,正是《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
这个称呼含着圈里人对他人品和艺术的评价,也是对他独特身份和过往经历的总结。
2001年4月15日,《大宅门》在央视一套首播,就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
什么概念,是《人民的名义》的5倍。
播出20多年,依然受到观众的喜欢,这个记录至今依然保持。
收视长虹,已经完全不足以形容这部剧的“盛况空前”。
而导演郭宝昌,他是乞丐之子,儿时两次被卖,做了富贵人家少爷之后,又一贫如洗,在“特殊时代”曾被判无期徒刑,创作38年的《大宅门》四次被毁等大起大落经历,更是比电视剧还要精彩。
身世之谜
郭宝昌从2岁到12岁,整整十年一直生活在奶奶家。
一直到奶奶去世了,郭宝昌都以为这是自己的亲奶奶。关于自己的身世,直到他三十多岁,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1940年,郭宝昌出生于一个北京最底层的贫困工人家庭,原名李保常。
其父亲冻死街头,2岁的李保常被亲生母亲以80块大洋卖到河北沙城火车站站长吴家,改姓吴,叫吴保常。
因为天天哭闹不止,也是觉得卖便宜了,其三姨又借钱将其赎回,转身又以200块大洋卖到住在北京南城金鱼池胡同的郭家。
郭家原来也是贫苦家庭,是1927年河北农村灾荒,父母带着10岁的女儿郭榕,逃到北京城了。
左二、三为郭宝昌的姑妈、奶奶
两年后郭榕的父亲去世了,12岁的郭榕以500大洋被卖到了京城首富乐家(同仁堂)做丫头。
因为聪明伶俐,长相娇俏,被三老太太(二奶奶原型之一)一眼看中,挑选去抱宠物狗——“大顶子”。
那狗是老太太的心爱之物,郭榕在乐家一抱就是11年。
跟着老太太身边,独得老太太恩宠,看着老太太为人处世,郭榕也涨了不少见识。
和普通的丫头完全不一样,又有主见,又有心机,而且心气还高。
23岁那年,郭榕已出挑成个水灵灵的大姑娘。
当同仁堂的董事长70岁的乐四爷乐镜宇要收她为妾时,遭到她严词拒绝:“我不做小,要娶就得明媒正娶!”
结果,敢当敢为的乐四爷,不顾族人的疯狂反对,把个“门不当、户不对”的抱狗的丫头郭榕隆重娶进乐家大门,当了掌门人太太。
已经70岁的乐镜宇不能生育,而在那样的一个大宅门里,无子是不行的。
家族内有规矩,不能过继给外姓人。
看惯了豪门为财产的各种争斗,郭榕不想在乐家挑选,主要是为了财产不旁落他人,老了无人可依。
于是,郭榕就花了200个大洋买来了李宝常,寄养在郭家,由郭榕的母亲抚养,改名叫郭宝常。
郭榕非常重视对这个孩子的培养。
5岁的时候,就为他请了一位老翰林教古文,一位洋学生教英文,还让看家护院的王师父教武术。
郭榕和郭宝昌
郭宝常在郭家呆了整整十年,奶奶去世后,12岁的郭宝常才被郭榕接进了乐家的大宅门。
后来,乐镜宇给他改名叫郭宝昌。
《大宅门》里的李天意(郭宝昌原型)
而郭榕,就是电视剧《大宅门》里面李香秀的原型,郭宝昌就是李天意的原型。
“泸州大曲”泡大的
进入到大宅门里的新生活让他大开眼界:想吃什么跟厨房说,有人可以单给他做,要什么有什么,;每个月40块零花钱——当时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才36块。
为了儿子能在大宅门里立足,母亲郭榕用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培养和教育着郭保常。
在14岁的时候,郭榕就让他开始喝酒,16岁开始抽烟,那个时候他每天放学后回家桌上都有一盒“大中华”。
郭榕叮嘱着他说,“这个家的所有爷都会抽烟喝酒,你不会怎么行?为了生存,你要立住,而没有拳打脚踢的功夫你是立不住的。”
他是“泸州大曲”泡大的。
不光要会抽烟喝酒,还要会赌博。
必须上台桌跟他们赌,你不是为了赢钱,你输了,也得脸不变色心不跳,锻炼他要输得起。
郭榕要快速的把这个从贫苦家庭买来的孩子培养成大宅门里面的“爷”,母亲一直告诉他,你今后是个做大事的人。
郭宝昌就是《大宅门》里李天意的原型。
乐镜宇在同辈叔伯兄弟十七人当中排行第四,所以被称作乐四爷。
郭保常,从小就淘气,打架斗狠,喜好听戏,乐四爷觉得这个孩子很像小时候的自己,对他十分喜爱。
于是就给他改了名字,把原来“保常”两个字改成了“宝昌”。就这样,大导演郭宝昌的名字诞生了。
郭宝昌和养母郭榕
乐镜宇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屋子里面用餐,但是会经常叫郭宝昌到他的屋子里面。
一边吃饭一边和他聊天,仔细讲他自己小时候如何在家族中无法无天,气走几位教书先生,
一泡屎折了2000两银子收购济南二十八坊,九天贡胶扬名天下,赤手空拳在乱世创立宏济堂名震八方……
一桩桩,一件件,日日熏陶着郭宝昌。
《大宅门》白景琦
而且乐四爷医术精湛,阿胶、乌鸡白凤丸等等配方都是他养父研制、发明的。
所以《大宅门》前40集的故事基本出自乐镜宇之口。
在上小学的时候,郭宝昌遇到他的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侯远帆,这位老师唤醒了郭宝昌的文学天分。
从小学到高中,这位老师一直非常关心郭宝昌,不间断地在学业上帮助他辅导他。
把郭宝昌的文学底子打得很是扎实。
郭宝昌听养父讲故事听上了瘾,他觉得这些比在戏园子里听到的都精彩。
于是,郭宝昌就在想可以把自己家的故事写出来,让后人去看。
16岁的郭宝昌开始动手写家族题材的小说,当时小说的名字叫《大浪淘沙》。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的概念,郭宝昌满脑子都是《红楼梦》《战争与和平》《水浒传》《基督山恩仇记》。
那个时候,郭宝昌每天都熬夜写东西,郭榕就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整宿都不睡觉?
郭宝昌说,是作业多。
郭榕还挺高兴,以为郭宝昌在用功。
其实,他是白天泡在电影院看电影,晚上到剧院看戏,什么都爱看,京剧、杂技、歌剧、芭蕾……逮什么看什么,一天到晚就长在戏院里头,天天不上学。
晚上,回家埋头写小说。结果到了高二,郭宝昌五门功课不及格。
有一天放学回家,母亲脸色很不好,指着郭宝昌的小说手稿问,你在写什么?
郭宝昌说,小说。
母亲说,你胡写什么?什么老爷太太小姐,抱狗的丫头。
母亲不能接受儿子把自己早年被卖、抱狗的经历写出来,对她而言,那些都是“家丑”。
郭榕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所以非常生气。
郭宝昌从来没见过母亲发怒,第二天小说的手稿也不见了。
年轻时候的郭宝昌
因为成绩不及格,导致高中留级一年。
要是一般家长早就炸了,但是郭榕没有,非常温柔的安慰他,“咱们还小呢,再念一年,有什么了不起?”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郭宝昌觉得母亲非常的伟大。
富家少爷变成阶下囚
1959年,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次对外招生,就在那一年郭宝昌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在那个唯成份论的年代,只能有清一色的工农子弟,才能进电影学院。
尽管郭宝昌的成绩非常好,但因他"资本家"的出身,最终得以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却是颇费周折。
还是导演系主任田风,以自己的党性向学院做下保证——“这肯定是个好苗子!”
才让郭宝昌被录取。
进了电影学院,郭宝昌经常找田风聊天,讲大宅门的故事,“老师听后说太精彩了,鼓励我将故事写成电影剧本”。
于是,他再次动笔,开始第二次动笔创作《大宅门》的文学剧本。
不料,这次创作给他带来了祸端。
1964年,他被划为“反动学生”,罪名是郭宝昌写了一部描写家族史的小说,为资本家树碑立传。
田风老师说:“如果他们有什么问题,那也是我的问题。是我没教育好,不能怪这些孩子!”
因为这句话,把两个人都卷了进去。
写到三分之二的《大宅门》被没收,一边等待学校的处理,一边干刷厕所、扫剧场、称煤球的活儿。
有天郭宝昌下午从煤球厂出来,和田风老师撞见,两个人都低着头。他已经瘦得脱了相,没想到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出身不好是郭宝昌被劳改的主要原因。
1965年1月,郭宝昌被送到北京昌平县南口农场劳动改造。
田风老师于1965年2月独自来到太平湖畔的菜地里,服安眠药自尽!
每每回忆至此,郭宝昌都悔恨:“我对不起他,他是因我而死。”
紧接就是"特殊运动"开始后,郭宝昌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
因为受不了人格的侮辱,他曾经选择了自杀,但是没死成。
有过这样一次体验死亡的经历了,郭宝昌看待世界的观念都变了,但是有一个信念没变,就是要写《大宅门》。
知道了自己有个生母
从进到郭家,再进到乐家,郭榕对郭宝昌的身世,守口如瓶。
而郭宝昌对乐镜宇一直称呼为“姑爹”。
进了大宅门之后,才喊郭榕是妈,之前都是叫“姑妈”。
从1942年起,郭榕每月要向郭宝昌三姨付5块大洋的保密费,解放后则成为5元人民币。
最不可思议的是从1952年到1955年的4年间,这保密费竟是由郭宝昌亲自送去。
当时,郭宝昌并不知道这是他的三姨,只知道是街坊邻居的高大妈。
15岁那年暑假,郭宝昌又去高大妈家送“保密费”。
这个时候,高大爷和高大娘争吵中说走了嘴,说了一句“当初就不该送你去”。
这句没头没脑的话,郭宝昌根本听不懂。但是这句话却深深烙印在他的脑子里。
回到家里后,他到厨房找来了一个在乐家打了近30年工的老保姆。
问她,“当初不该送你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听完这话,她惊愕万状,支支吾吾说了几句便躲避瘟疫一样地逃出了厨房。
没过一会,郭榕就把郭宝昌叫了过去,简单的询问了一下高大妈家的情况。
然后话锋一转问郭宝昌,“当初不该送你去”是怎么回事?
郭宝昌简单的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下。
母亲郭榕眼神里面折射出从来没有的凶光,没有再说什么,就让郭宝昌出去玩吧,没事了。
也就是从那天起,他失去了送“保密费”的资格了。
1959年夏,郭宝昌报考大学,在中央戏剧学院考场遇见了童年时的一位邻居,他突然问:“找到你的亲生母亲了吗?”
郭宝昌脱口而出:“她在家呢!”
他说:“那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你怎么到现在还不知道?”
此时,郭宝昌才确认,自己还有位亲生的母亲,但是他不知道去哪找他的生母。
想要摆脱资本家的身份
1965年的春节,在外地劳动改造的郭宝昌回家过年。
这个时候,他心里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自己是劳苦大众的孩子,自己就不用被批斗了。
这是25岁的郭宝昌,在那个特殊年代,想要表明自己立场的唯一手段了。
于是,在大年三十,向养母追问自己的身世。
这次,养母告诉了他,那个他称呼高大妈的人,就是他亲三姨。
大年初一,郭宝昌向三姨逼问自己亲生父母在哪,得知生母还活着,在徐水县。
回到农场后,郭宝昌迫不及待的向有关人员汇报自己的真实身世,证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儿子。
没想到管理人员说:“你就是吃剥削饭长大的,你的骨子里就是渗透者资本主义的罪恶,你浑身都长了反骨,所以出身对你没有关系。”
但是郭宝昌还没有死心,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逼养母放弃股息,他想通过这种出卖养母的方式换取自己的减刑。
经过郭宝昌苦口婆心的劝告,开始养母同意放弃一半。
后来,郭榕非常清醒的拒绝了郭宝昌,“劳动改造的是你,凭什么让我放弃,我不放弃!”
郭榕的一番话,彻底揭穿了郭宝昌的卑劣的想法。
“宝昌,你不就是觉着当资本家可耻吗?我就是资本家,你觉得有这么一个资本家的妈不光彩是吗?你可以不认。以后你娶妻生子,你单过和我没关系。若还念及母子之情,你有空儿回来看看我,你不愿意来也无所谓!”
听了这话,郭宝昌拿起破书包就走,临出门前撂下一句话:“我永远不再进这个家门儿!”
母子两个人彻底决裂了。
找到了亲哥哥
1969年3月,郭宝昌到张家口4619部队干校继续接受监督改造,每天要弯着腰撅着屁股,被批斗8个小时。
和外界断了所有的联系。
郭宝昌的干校岁月
有一位少年时代的老友来看他,告诉他养母的近况:“你母亲因为想你,哭得双目已近失明啊!”
郭宝昌按捺不住情绪,想请假回家。
这个时候,郭宝昌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
被郭宝昌发现时,这封信已经到干校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如果再没有人收,就会被退回去了。
信封上写着“李保常收”,这个名字郭宝昌不认识,但是信的背面写着“若无人签收寄回莲花巷”。
看到这行字后,郭宝昌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地址正是他三姨的地址。
此时的郭宝昌已经确定:这封信的收信人正是他自己。
于是,他便拆开了这封莫名其妙的来信。
打开信后,他才知道,这封信是自己的亲哥哥写来的寻亲信。
在信里,他大哥写道:“我终于拿到了你的地址,如果真是你,你就回一封信。”
▲《大宅门》剧照:李天意得知生母下落
看到这里,郭宝昌的眼泪便落了下来,对于当时正遭受磨难的他而言,这封信无异于一个巨大安慰。
他当即便写了一封回信,信上他说:
“你要找的人就是我,如果你有空,就来一趟吧!”
一个月后,郭宝昌的大哥如约来到了他所在的张家口干校,见着大哥后,郭宝昌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也在大哥的口中,郭宝昌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才知道,他还有一个姐姐,12岁被生母卖到妓院了。
《大宅门》妓院
郭宝昌太想去看一下自己的生母。
鉴于养母资本家的身份,他编的理由是探望亲生母亲。
郭宝昌先回了北京,看望养母。养母原来居住的地方已经变成大杂院。
几经周折,郭宝昌找到了养母,那个时候养母已经被迫居住在一间七平方米的房间。
一进家门,郭宝昌看到床上摆了一个小炕桌,上铺红纸,摆着四干四鲜八个小果盘,这是养母所能表示的最隆重的欢迎仪式了。
郭宝昌与养母抱在一起,养母的头抵在郭宝昌的肩上说:“不许哭,不许哭,我的眼睛不行,不能哭……”
郭宝昌在老宅前,左边的门房是郑老屁曾经住过的地方
郭宝昌在家里待了两天,其乐融融,娘儿俩不提过去,不说未来,他一味地讲笑话哄母亲高兴。
本已是其乐融融冰释前嫌的母子,却因为郭宝昌又一次“愚蠢”的行为,让母子俩在有生之年再未和解。
在家呆了两天,郭宝昌告诉养母,他要回老家看自己的亲生母亲。
养母表面说,她是你亲生母亲,你应该去看看。
其实郭宝昌只是好奇,亲生母亲到底什么样的人,并不是想和生母相认。
但这一切,郭宝昌都没有和养母解释,他以为养母会理解自己。
结果,并不是。
郭宝昌回到老家呆了五天,生母和郭宝昌哭诉,郭宝昌无动于衷。
生母说要跟郭宝昌走,郭宝昌说我不可能和你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郭宝昌与亲生母亲的惟一的一次相会。
郭宝昌回到北京,第二天在院子里刷牙,听到的养母在屋子狠地自言自语:“狼!养了一只狼!一只喂不熟的狼!”
养母无法接受郭宝昌去看生母的这个举动,郭宝昌也很后悔没有把自己和生母根本没有感情,告诉养母。
至死养母也没有原谅郭宝昌
1970年起,郭宝昌开始写《大宅门》的第三稿,夜里偷偷地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写。
还戴着“反革命”帽子的郭宝昌,写这样的东西是新的罪行。
写了一年多,差不多写了厚厚的一个笔记本。
运动又来了,郭宝昌又被揪斗,一旦被查出素材稿就是知罪犯罪,于是把笔记本趁人不备扔火膛里烧了。
1973年,4619部队干校解散以后,郭宝昌和干校的女朋友结婚了。
同年,郭宝昌被分配到千里之外的南宁广西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即使郭宝昌很努力,但是他也只能拍摄纪录片。
他甚至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导演了。于是,他开始第四次写《大宅门》。
有了家,就用不着偷偷摸摸的了,郭宝昌每写一章,就偷偷地在几个哥们儿中传看。
1978年,郭宝昌收到电报,母亲病危。他当即借钱买了火车票一路北上。
但在他回京途中,母亲便去世了,他终未来得及看母亲最后一眼。
让郭宝昌没想到的是,守在养母床前送终的竟是自己的三姨。
三姨告诉郭宝昌,养母临终遗言只有三个字“无牵挂!”
郭宝昌知道这话是养母对自己说的。
三个字说明了养母对他爱到了极点的恨,他知道养母临终也没有原谅他。
郭宝昌追悔莫及,他后悔自己伤害母亲,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向母亲解释清楚这一切。
成为导演
直到1979年7月,郭宝昌才被平反,随后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证书。
这距离1959年郭宝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
平反后的郭宝昌,获得拍摄电影的机会。
1980年,郭宝昌成为了导演,拍摄了人生第一部电影作品《神女峰的迷雾》,电影集中了惊险、探案、风光、爱情等元素。
影片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郭宝昌把电影的首映选在了自己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
当时坐在下面观影的学生里面,就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中国第五代导演。
本来这些“刺头”还想起哄,但是看着看着,他们就被电影深深的吸引住了。
电影播放完,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神女峰的迷雾》上映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当时收获了极高的票房,深受观众喜欢,是八十年代经典的刑侦片。
也就是在1980年,郭宝昌和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离婚。
这个时候《大宅门》已经写了有十几万字了。
他选择净身出户,什么都不要,就要《大宅门》的手稿。
但是前妻说,烧了。从十六岁到四十岁,多少年?二十四年。
写了四稿,一字都没留下。郭宝昌痛不欲生。
以至于有十多年的时间,他都不想触碰《大宅门》的创作。
扶持第五代导演
改革开放后,郭宝昌开始大力扶植新人。
时间到了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78级学生毕业了,这是文革后北影第一批大学生毕业生。
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夏钢、李少红、顾长卫、霍建起都是毕业于那一年。
那个时候,还是国家分配工作。
根正苗红的田壮壮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陈凯歌被分配了北京儿童电影制片。
张艺谋、何群、张军钊等人一起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而此时的郭宝昌已经是广西电影制片厂的主任。
张艺谋等人也就成了郭宝昌的小弟,他们都称郭宝昌“宝爷”。
当时的四大电影厂,是长影,上影,北影,八一,而广西电影制片厂只不过是一个远在边陲的小电影厂。
为了出一些质量好的作品。
1983年5月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青年摄制组”,投产《一个和八个》,张军钊任导演,张艺谋、肖风任摄影,何群任美工师,郭宝昌为“不挂名”的艺术指导。
在电影学院临近毕业,老师曾经和他们说过,可千万别觉得自己了不起,毕业进了厂子,不熬上十几二十年谁也别想掌机。
而他们大学毕业不满一年,就全部独立拍片,这在中国电影界确实是“史无前例”的。
几个人高兴的不得了,剃了光头来向厂长表决心要拍好电影。
《一个和八个》剧照
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想法、有胆气更有魄力想拍自己的东西,就在他们高高兴兴电影拍摄完了,却没得到电影厂领导的认可,而且还受到了很大的批评。
这个时候郭宝昌力排众议说:“年轻导演拍一部戏不容易,改一改,我看可以演嘛!”
就这一句话,电影上映了。
《一个和八个》被公认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这部电影让摄影师张艺谋名声大噪。
1983年,广影看中了西影的剧本《黄土地》,准备筹拍。
导演一时没有合适人选,何群推荐了同学陈凯歌。
陈凯歌,张艺谋,拍摄《黄土地》
为了拍摄《黄土地》,郭宝昌想尽了各种办法,才把陈凯歌从北京借调出来。
郭宝昌非常欣赏“第五代”的才华,他们把很多东西郭宝昌想拍又不敢拍的他们全都敢拍。
所以,郭宝昌竭尽全力的帮他们出谋划策。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拍摄《黄土地》
1985年,电影《黄土地》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影片马上受到当地和国际影评家的好评。
该片获1985年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85年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29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
《黄土地》给当时的中国电影带来很大的震动,直接奠定了第五代导演在中国影坛的地位。
郭宝昌对张艺谋,陈凯歌等电影人来说,就是识得千里马的伯乐,有知遇之恩。
张艺谋曾经非常动情的说过,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的第五代导演。
所以,后来得知郭宝昌要拍摄《大宅门》的时候,才有了超豪华的龙套阵容。
五写《大宅门》
从1976年到1995年,20年里面,郭宝昌没有休息过一天。
他各种尝试,从科幻片到生活剧、历史剧,马不停蹄地拍,一共拍了八部电影,十五部电视剧,写了八个电视电影剧本。
到了1995年,55岁的郭宝昌达到了创作的巅峰期,最佳的创作状态,决定塌下心来光明正大排除一切干扰正儿八经地写《大宅门》了。
这个时候,距离他第一次写《大宅门》已经39年了。
1995年春节过后,55岁的他把自己关在当时只有四十多平方米的北京家中开始写《大宅门》。
每天七点起床,八时准时坐到书桌前写剧本。
夜里十二点准时睡觉,不参与任何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亲朋好友,冰箱里装满各种熟食,烧一大壶开水。
当时单位里什么分房、定级、涨工资、入政协,一律舍弃。
坚持了四个半月,完成了五十二集剧本《大宅门》(后改成四十集)。
1996年的时候,第一版《大宅门》开拍了。
当拍摄到了第三集时,剧组资金断了,原因是投资商不投资了。
无奈之下,拍摄只能被迫停工。
第一次拍的剧照,柳格格出演二奶奶
为了能继续拍摄《大宅门》导演郭宝昌在四年里先后谈了八十多家投资商,结果都黄了。
期间,郭宝昌曾登门寻求与同仁堂的合作。
因为乐家的人一直都没有看得起郭宝昌,认为他就是买来的野种,不是乐家正宗的血统。
反对他写有关同仁堂的故事,不许他用同仁堂的名字。
因此,郭宝昌把剧本的名字《乐家同仁堂》改成了《大宅门》。同仁堂也改成了百草厅。
时间来到了2000年,央视台有一位制片人叫俞胜利找到郭宝昌,希望与他合作,并且独家拍摄《大宅门》。
但是因为是央视独家投资,也有了话语权,原本二奶奶这个角色,郭宝昌是想让自己的妻子柳格格演的。
结果,央视推荐了斯琴高娃。
但是这个时候的郭宝昌已经60岁了,他不想再等下去了。
郭宝昌曾说:“《大宅门》是我的生命,是我生命的全部,这个作品不完成,我死不瞑目!”
柳格格后来出演了崔大兰,原型是卖掉郭宝昌的亲生母亲。
大腕导演来跑龙套
一次偶然的机会,第五代导演都在北京, 于是组织了一次大聚会。
当得知郭宝昌要开始筹备电视剧《大宅门》时,田壮壮忽然说:“宝爷对咱们这么好,我建议,咱们一人在《大宅门》里串个角色给宝爷助助威。”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在场的所有人的积极响应。
讨论到最后还决定,拍摄期间,每人来一天,提前三天打招呼。
张艺谋还补充说:“咱们说的一天的概念,不是正常工作时间,而是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内,宝爷您随便用!”
张艺谋、姜文、陈凯歌都对导演表示:“到您这儿,我的头全交给您了,您说怎样剃就怎样剃!”
张艺谋正在拍摄申奥的宣传片,好不容易挤出了一点儿时间来剧组客串。
出演大太监李莲英。
拍完之后,郭宝昌请张艺谋吃一顿大闸蟹。
吃饭间,张艺谋觉得演得不好,因为对手演员太生,搞得他很紧张,很难入戏。
张艺谋对郭宝昌说,你要演,我就再来一天。
结果,张艺谋又拍了一遍,郭宝昌客串了西安名医沈树仁。
2000年的冬天,北京的怀柔影视基地热闹非凡。
听说姜文,田壮壮,陈凯歌,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院长)都来到了《大宅门》的拍摄现场了。
这么多导演聚在一起,这阵容太豪华了。
导致整个怀柔基地都沸腾了,好多剧组都停工了,纷纷跑来看热闹,可谓盛况空前。
现场执行导演成了田壮壮,执行摄影为候咏,何群成了现场美工,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竟然做了现场剧务。
何群出演当铺的皮头
在拍摄现场,姜文半开玩笑地抱怨导演给他安排的角色“官儿太小”。
倚靠在椅子背上的郭宝昌马上接茬:“好啊!有个官大的、台词也多的你演不演?真的给你安排。”
于是,姜文就出演了贪得无厌的府台大人。
虽然是客串,但是姜文非常认真。
在化妆间和陈宝国,抠了2个多小时的台词。
这场戏要五分半钟,一气呵成,没有错处,一条拍下来,现场一片掌声。
那副油腔滑调和贪得无厌的嘴脸被姜文刻画的淋漓尽致,特别的到位。
最为经典的那句,“我家还有谁来着?”
顺便说一句,之前姜文看过《大宅门》剧本,自己毛遂自荐想要演“白景琦”。
虽然没演上主角,但是姜文这段戏,告诉我们了,什么他妈的叫惊喜!
陈凯歌的角色是郭宝昌在现场给他编的。
田壮壮本来滴酒不沾,为了出演醉酒的日本军官田木,猛灌一整瓶二锅头,拍完这一场,醉得不省人事。
田壮壮饰演一名日本军官。
因为违背了母亲的训诫,把《大宅门》搬上了荧幕。
郭宝昌,觉得愧对养母。
“《大宅门》开场有一个镜头,是一个人跪在大宅门前,那个人是我自己,是向母亲(养母)忏悔的我”。
《大宅门》以一个家族的起起伏伏,体现出一百多年来中华大民族的兴衰命运,给观众们呈现出各色各样的人物群像。
人物有血有肉:精明强干的二奶奶,集英雄气和匪气于一身的七爷白景琦,率真霸道的杨九红,与京剧名角相片结婚的白玉婷……
商人、医生、王爷、贝勒、格格、太监、媳妇、丫头、管家、妓女、地痞、姨太太、唱戏的、牧师、无论主角配角,都像浮雕一般面目清晰。
经历了创作38年,四次被毁,2次拍摄。
2001年4月15日,《大宅门》首播,并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当年收视冠军。
并且让数代观众追了20年,2020年郭宝昌获第29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奖。
致敬郭宝昌导演,致敬经典之作《大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