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LIX CNFLIX

被她年龄骗了那么久,今天说一声谢谢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709    评论

这个节日你肯定已经从朋友圈感受到了——

母亲节。

祝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但这个节日,又很难是单纯的快乐。‍‍‍‍

因为想到又是一年,妈妈又增长了一岁。

因为一年里除了这一天,妈妈总是很容易被忽略,我们也很难表达出爱。

生产,哺育,持家。

妈妈把子女们送入成年,同时也送走了她的青春年华。

于是我们总说母亲是伟大的。

但Sir总觉得,伟大是一种遗忘,突然想起妈妈的时候,也就只好用一句“伟大”搪塞过去。

其实,比起用鲜花和礼物,妈妈更期待的可能是理解。

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妈妈今年几岁了?

你也许很快能说出答案。

但小心,妈妈告诉你的年龄,可能“骗”了你。

△ 此处有彩蛋,稍后揭晓

今天这一篇,Sir不想再重复妈妈们有多辛苦,多伟大。

而是想揭开妈妈年龄的秘密。

在这几年的影视剧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不一样的妈妈”,她们的的年龄一个比一个更像是谜。

不信吗?

解开这个谜的的过程,就是我们长大的过程。如果可以,真想回到小时候,什么也不用知道,好像妈妈也永远不会变老……

01

《漫长的季节》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塑造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妈妈——

太像了,太像了。

王阳的妈妈,罗美素。

有时候,妈妈总是看起来大一些。

大概相当于丈夫的年纪加上孩子的年纪

为啥?

剧中的王响成为父亲后,好像只顾着自己老去,孩子的成长在他的视野里是缺失。

但妈妈罗美素不行。

儿子一天天长大、变化,都叠加在她的年龄里。

在家修炼多年,其实拥有十足的生活智慧。

她周旋在两个“不会表达爱”的男人之间,软化爷俩的关系。

火车司机王响,有能力,当然也有爱面子的大男子主义。

下夜班回家,见炉子里没粥,嫌干巴,张嘴就抱怨。

儿子蔫了吧唧一看就来气,刚想叨叨几句,瞧美素怎么治。

不硬来,示弱,给好。

儿子呢,不爱表达,脾气也急,可心思细。

王阳不复读,打工来的第一笔工资,就给老头买了件骚气的红毛衣。

介意儿子不读书去打工的王响心里乐呵,嘴上不肯松口。

毛衣有点小,有点紧。

瞧瞧咱罗女士:你随口抱怨,那我就随口应付呗。

咋有点紧(穿穿就松了)

是不是有点小(洗两水就大了)

但正事儿不能忘。

假装吃醋提醒王响抓重点,强调儿子的心意。

既给了王响的嘴硬以台阶,又解决了问题。

说真的,罗美素的教育方法,比冷硬地只会单方面输出的王响,要高明太多。

她真正尊重孩子,愿意倾听王阳的想法,而且无条件支持孩子的任何决定。

儿子不懂的社会阅历,她已经是过来人。

丈夫不懂小年轻的想法,她能够倾听。

一个罗美素的心理年龄,可不就是王阳和王响的总和吗。

罗美素看起来最无能,可就是这样一位无能、几乎没有存在感的母亲,道出了全剧最精辟的一段总结。

这句话简直是打通了父子两代人代沟的“上帝视角”。

很多时候,母亲不得不比她的实际年龄懂得更多。

02

母亲,很包容、很宽厚、很成熟。

是吗?

不过是我们的从小的“刻板印象”。

你越长大,就越可能被颠覆。

最戏剧化的一个可能是——

妈妈的年龄,和你的年龄调换了。

来自今年的新片《脐带》,一位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草原母亲,娜仁左格女士。

因为疾病,她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周围的人,也得以脱掉母职,仿佛像个小孩一样“调皮捣蛋”。

她会在墙上尿尿;

听歌听到兴起会到湖边跳舞;

认认真真地看蚂蚁搬家。

当她做这一系列事情时,儿子会出来管她。

大儿子不耐烦,拦腰把母亲扛到浴室,粗暴地用花洒冲洗。

小儿子温柔些,为了防止母亲逃跑,用一根绳索牵在母亲腰上。

一个镜头,母亲哀伤且依恋地喊出了“爸爸”。

母亲成为“女儿”,儿子成为“父亲”。

儿子和母亲的年龄好像调换了。

但他们真的能调换吗?

——论耐心,儿子对母亲,不及母亲当初照顾他时的百分之一。

另一个巧妙的设计:

醉酒的卡车司机撞破了老房子的一面墙,儿子用塑料薄膜暂时封起。

这座房子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子宫,塑料薄膜像是胚胎外包裹的透明羊膜,从这里,她看到了载歌载舞的父母。

卡车司机撞破了墙面之后,她以生命的初始状态看到了内心最深的自我:一个可以撒娇的女儿。

在母亲成为“母亲”之前,她也是少女、也是女儿、也是孩子。

而她腰上的绳子意蕴再明显不过:

幼时剪断的脐带以另一种形式再生,不同的是,儿子肚上的脐带用来输送养料,母亲腰上的脐带(对她来说)是层束缚。

剪断脐带,脱离了母亲身份的娜仁左格,反而有了更敏锐的触觉去连接天地的神经末梢。

最感人的是结尾处。

篝火晚会时,娜仁左格再次看到了载歌载舞来迎接自己的父母。

儿子站在她面前,与她跳舞,和她说话。

他眼里含着泪水。

此刻母亲变得分外陌生:她不像妈妈,不像妻子,不像长辈。

而是那个年轻的,他从未见过的娜仁左格。

她不需要再负担任何身份,只想被称呼那个最初的名讳。

看着他的眼泪,这个被叫做娜仁左格的少女有些吃惊。

闪烁着亮晶晶的好奇,轻声问道:

而儿子只是流着泪看她,摇摇头回答:

03

说起母亲,我们什么时候容易泛起泪花?

是母亲的皱纹,是母亲的白发,是离开了家以后见面的次数就进入了倒计时。

妈妈会老,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但同时我们也没发现——

妈妈会越活越年轻。

《俗女养成记》,与其说是一线城市社畜回乡记,不如说是陈嘉玲和母亲回到过去的时间历险记。

40岁已经成为女人的陈嘉玲,邂逅了已经完成母亲任务再次成为女人的吴秀琴。

童年时期,吴秀琴望女成凤,对陈嘉玲实行种种“压迫”:

严抓学习、被迫学钢琴、强硬地不许她离家太远上大学……

陈嘉玲与家庭的冲突,对象全都是与母亲。

看似,这是一个强势母亲与倔强女儿的针锋相对。

其实深究背后,都是吴秀琴对陈嘉玲的挽救,她不想女儿重复自己的的命运。

严抓学习,是因为她自己小学毕业就去做女工。

学钢琴,是怕女儿也变成那个“粗鲁”的自己。

不让去远方上大学则是考虑更多,怕天高皇帝远、怕女儿过于放纵、怕她被男孩骗、怕年纪轻轻就像自己一样早早怀上孩子……

全剧中吴秀琴最大的成长时刻是在发鬓斑白时。

她怀疑丈夫出轨,跑到咖啡馆去堵“小三”。

却在餐厅意外发现有人要给“小三”下药。

作为原配妻子,她应该是看到“情敌”越惨越好,可没有犹豫,吴秀琴冲出去演了场戏,默默保护了“小三”。

而她在救完“小三”后说:

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怕这只鸟(给小三起的外号)了

怕是因为,一旦小三介入。

那么她的家庭就可能破裂,她就失去了完整母亲和妻子的身份。

不怕是因为——

她终于发现,即是剥去了这些身份,她依然可以做回自己。

“不怕”之后,吴秀琴也慢慢开始跟陈嘉玲和解,这同样也是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儿时,陈嘉玲遭遇猥琐男猥亵,母亲见嘉玲一直重复教她的防狼口诀,一下子就明白发生了什么,没有一句询问,她紧紧抱住了嘉玲。

陈嘉玲成年后,同样是一个雨夜,当怀疑父亲出轨的母亲来到嘉玲门前,她也同样并未多问,将母亲拥入怀中。

剧从没煽情地大道“和解”,但从这些巧妙的互文中,写尽了女儿与母亲的终极邂逅。

04

所以。

妈妈到底几岁?

Sir不像用一个确切的数字定义。

因为对于妈妈看法,主流社会总是太单一,太固定。

而一旦你开始真正地去理解妈妈,才会发现她那么多变,那么多个侧面。

有时,她得成熟到自己都想象不到。

有时,她又想起那个爱穿花裙爱吃零食的小姑娘。

有时,她很坚定,现在正是大好时候,足以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还想知道更多吗?

一支短片,带你揭开妈妈年龄的未知数——

你看出来了。

妈妈,原来不是一个单一的身份。

她的年龄,原来可以和我们同频——

孩子1岁的时候,她的“妈龄”一岁。

面对一个新生命,面对自己的新身份,妈妈也是个小哭包。

只不过小时候可以躲到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哭鼻子的她,在把自己怀抱给出去的时候,却不知道去哪里找一个怀抱了……

“5岁”的妈妈,要背着爱模仿的孩子偷吃小零食。

明明都是自己小时候最想拥有的。

现在却说,小孩子不要吃零食,多喝牛奶才能长高长大……

“16岁”的妈妈,学会了在孩子的生日聚会上抢麦。

你哪能想到,当年妈妈和闺蜜在KTV唱得有多疯,唱完第二天的喉咙有多肿。

那时的妈妈爱唱歌。

现在的麦霸妈妈,表面上在唱歌,其实是想让女儿把自己当成闺蜜……

越往后,她也越来越熟练,自如。

“妈妈”这个角色,没耽误她回归职场,拿到奖杯。

哪怕在女儿的婚礼,她也不怕别人说她显眼。

自己女儿的大喜日子,美一点怎么了?

妈,你这口红会不会太红了

还不够红

当“母亲年龄”30岁的母亲看到女儿的孩子,31岁的女儿,成为1岁的母亲,生命进入轮回。

当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和ta,就是互相嵌入彼此生命的存在。

《俗女养成记》原著写道,进入青春期的自己踏上的是一辆“妈妈正在搭乘、而阿嬷即将按铃离座的那班身为女人的列车”。

代际交替,爱却不散。

妈妈也在成长。

妈妈也需要陪伴。

或者说陪伴和成长,本来就是相互的。

当我们还是一个小小的生命,只知道啼哭;当我们开始青春叛逆,中二地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妈妈就知道,自己必须变强,才能为我们挡住外面的风雨。

可是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自己强大起来。

证明个妈妈看——

其实,您不需要勉强。

其实,您也可以做回一个快乐孩子。

妈妈的“年龄”是会变化的,我们和妈妈的强弱关系也会变化。

不变的,是同一份爱,也是同一份坚持。

妈妈和孩子,互相点亮了对方的生命。

王阳能有爱人的底气和自信,少不了罗美素的包容;

陈嘉玲有勇气回乡重新开始,也离不开母亲嘴硬的周全;

娜仁左格能在老年无牵无挂做回“女儿”,恰也是儿子们“爱的放手”;

“同岁妈妈”也正是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叠加了双倍的生命厚度,也像是重遇了被遗忘在了过往岁月中的自己……

请记住,妈妈是什么样,从不该有标准答案。

也不管几岁,妈妈都可以被重新认识。

妈妈最美的形容词,不是“伟大”。

而是三个字——

她自己。


THE END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