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条热搜登顶第一。
新冠第二波。
三年多过去,「疫情」在不同的语境中穿梭。
从谈之色变,到开诚布公,舆论仍然割裂。
该不该买药,就令各方人等吵得不可开交。
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
内地电影,很少拍疫情下的普通人生活。
反而是一部新出的港片,让鱼叔很受触动。
它直面了疫情,也展现了真实的底层——
《窄路微尘》
01
行窄路
疫情期间,香港各行各业遭受重创。
工厂停工、餐饮歇业,更有无数人失业。
本片男主窄哥(张继聪 饰),却整日忙得焦头烂额。
他独自经营着一家小型清洁公司,上门做消毒清洁工作。
活变多了,收入却未见起色。
日益收紧的管控,使货物运输成为难题。
消毒液等清洁成本,一概水涨船高。
眼瞅着到了不惑之年,窄哥却一直单身。
父亲过世的早,他独自照料家中多病的老母。
虽然生活不易,但他仍抱有希望。
只要捱过疫情,一切都会好的。
「这种世道,谁能不倒霉呢?」
「疫情过后就没事了」
不过,日益增长的订单,让窄哥有些力不从心。
加上不久前闪了腰,他急需一名帮手。
正一筹莫展,门口传来一阵冒失的敲门声。
年轻女孩Candy(袁澧林 饰),前来应聘。
Candy从未干过清洁,却很会扯皮。
一通死缠烂打,让窄哥勉强同意她入职。
一单200块的酬劳不多,却解了Candy的燃眉之急。
身为单亲妈妈,她必须竭力抚养7岁的女儿细朱。
母女二人栖身的小出租屋,刚好就在窄哥公司楼下。
清洁消杀的工作,甚是繁琐。
每次开工前,都得花大把时间全副武装。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防毒面罩、护目镜。
时值盛夏,汗水没一会便淌遍全身。
最烦人的是,连轴转赶工,好不容易脱了又得穿上。
工作很辛苦,但两人很默契。
Candy还会把女儿带在身边,方便照看。
窄哥欣然接受,与母女俩打成一片。
在两人的共同经营下,公司逐渐步入正轨。
不料,变故突然降临——
窄哥的母亲去世了。
忙于打理后事,窄哥只好将公司交由Candy独自打理。
一个人干两份工,Candy勉强可以应付。
照顾女儿,实在分身乏术。
在香港,监护人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与收入照顾儿童。
一旦被社署查到「疏于照看」,严重的可能剥夺抚养权。
无奈,Candy只能把女儿带到公司。
没想到,贪玩的细朱,打翻了仅剩的清洁剂原液。
市面上早已断货,赶工却迫在眉睫。
Candy决定铤而走险。
她瞒着窄哥,偷偷走黑市进了一批假冒清洁剂。
本想瞒天过海,捱到正版清洁剂补上货。
不成想,被上门调查的海关人员当场抓获。
病毒肆虐的当口,却顶风造假。
窄哥的公司一时间登上全港的黑名单。
名声臭了,公司也欠债倒闭。
作为老板,他还遭到起讼,甚至有可能要坐牢。
02
拂微尘
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很值得玩味。
男主角和女主角,乍一看代表了两种「极端」。
窄哥的形象,近乎完美。
他一个人抗下「造假」的罪责。
公司破产后,他卖掉了陪伴自己多年的面包车。
虽然自己也不富裕,仍分了一笔给Candy。
他早就知道Candy的手脚不干净。
试工期,就撞见对方偷超市的冰淇淋。
但,他始终相信一个人能够改过自新。
而Candy,则是坏得干脆。
行骗、偷窃、耍赖,连带着女儿一起学坏了。
这样的人物塑造会带来一种别扭的观感。
但,片中对贫穷的刻画,弥补了这一漏洞。
多处细节,可见对底层生活的洞见力。
或许是一根烟。
收入减少,凡事都要节省。
窄哥舍不得买新的,就从烟灰缸里捡烟屁股抽。
又或许是一扇窗。
一日在过道转角,Candy发现女儿躲在狭小的墙缝里。
那是她唯一能看到屋外风景的地方。
以她们的条件,住不起有窗户的房子。
Candy便带着女儿画了幅画,特意多涂了几扇窗。
贴在墙上数一数,也算过了瘾。
几滴眼泪,有着肯洛奇式的无奈。
母亲去世后,窄哥忍不住痛苦了一场。
为了赚钱养家,他成日跑东跑西,仍然未能让母亲享福。
甚至,连母亲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药物过敏,都统统不知道。
他落入了贫困的怪圈,越努力反而越不幸。
一声发问,又带着日式小人物的迷茫。
疫情导致了经济萧条,不少人离开了香港。
孩子不懂事,只是眼看着玩伴们一个又一个离开。
女儿的突然发问,令Candy不知所措。
「为什么他们能离开,我们就留在这儿?」
移民问题、阶级分化,都太过于宏观。
男女主二人都生活在底层,是社会中的两粒微尘。
半推半就的人生,没有被眷顾的未来。
「我一粒尘也不是,上天哪有空理我?」
但,面对生活的态度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
本片关于贫穷的探讨,也是一体两面的。
Candy似乎是更机灵的那一个。
她会骗。
混迹于cos圈,她学会冒充「福利姬」。
十几块一打的内裤、丝袜,抹上汗臭味。
随后便挂在网上高价专卖,专坑那些咸湿佬。
她还会偷。
疫情严重的时候,口罩极度短缺。
市面上一盒普通的儿童口罩,被炒到了600元。
很多贫穷的家庭只能用电锅蒸口罩,重复使用。
一次在有钱人家里做清洁,Candy发现了许多崭新的进口口罩。
带着侥幸心理,顺走了几盒。
结果还是被房主发现了。
面对窄哥的质问,她未见悔改,反而理直气壮地顶嘴。
「我穷,我有理」的心态,催生了唯利是图的做派。
「穷就注定要等死吗?」
相比之下,窄哥笨拙得多。
消毒剂短缺,他直接致电客户取消订单。
老实的样子,让一旁的Candy直翻白眼。
「哪有人这么老实全都说出来?」
听到Candy稀释消毒剂的提议,他一口拒绝。
缺斤少两,客户的确无法分别。
但,他的良心一清二楚。
「我能分辨」
疫情三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光怪陆离。
天价蔬菜、核酸造假、哄抬药价,无不透支着人与人间的信任。
以至于像窄哥的普通人,也变成了人为书写的童话角色。
但,人会因为时局摇摆,善良的定义不该松动。
即使身为微尘,也要有尊严地漂浮。
「这个世界糟糕,不代表你要耍坏」
03
见众生
不久前的金像奖上,吴镇宇颁奖时的一句话引发热议。
或真心吐露或玩谐音梗,都道出港片之无奈。
「香港电影青黄不接」
但其实,香港电影在近两年已经涌现出一波新生力量。
他们称自己为「四字导演帮」。
《窄路微尘》的导演林森就是其中之一。
正这些新人导演拍出的「四字电影」,促成了香港电影的新繁荣。
票房方面,有吴炜伦执导、黄子华主演的《毒舌律师》。
打破香港票房纪录,成为首破亿元影片。
奖项方面,有斩获新晋导演的《正义回廊》,为郑秀文拿下影后的《流水落花》。
与香港主流工业不同,「四字导演帮」立足于本土。
即使资金困难,仍不向审查低头。
挑战禁忌,直面当下社会的现状,触摸当代人的思潮。
《窄路微尘》,便是如此。
无论是匆匆行人脸上的口罩,还是墙上留下的标语,无不直戳疫情的痕迹。
片中有一幕,令人震撼。
男女主二人接单,打扫一间「死人屋」。
逼仄的单间内,一个大字的印记赫然瞩目。
死者为何人,导演没有交代。
或死于病毒,或死于封闭,都交由观众想象。
尸油渗进床垫地板,刻下他生前的虚弱与狰狞。
最终成为一滩烂泥,被冲进下水道。
这单生意,让Candy沉默良久。
我们奋力在这个世界留下的痕迹,竟被如此轻易地洗刷干净。
仅存的,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做人这么辛苦为了什么?」
三年疫情,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一场阵痛,需要持久的疗伤,整个社会亟待心理重建。
尤其在目睹了那些刻骨铭心的人与事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都发生改变。
近年的国产电影,似乎格外热衷宏大叙事。
而少见真正具有当下性、共鸣感的普通人生活。
鲁迅曾写道:
我们都不大有记性。这也无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
选择遗忘的人,或许只是想活在当下。
但,一代人的真相,又将由谁诉说?
《窄路微尘》的着力,其实很轻。
房子脏了,自然有人来清扫。
故人离去,新人住进。
记录苦难,未必要刻骨铭心,也不该刻意回避。
就像窄哥那句安慰。
能看见,就足够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