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LIX CNFLIX

国内“首档美学综艺”何以沦为一场滑稽闹剧?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46    评论

今年湖南卫视《声入人心》的创作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更小众”的美术领域,推出了号称是“国内首档美学综艺”的《会画少年的天空》。毕竟湖南卫视此前已运作了多档“小众”艺术领域的综艺,均表现不俗,所以这档综艺在未开播前,就已吸足了大家的眼球。

节目组一开始的招募信息,后续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据官方介绍,这档综艺通过层层选拔,集结了60位中国青年画家,并且邀请到李冰冰、李象群、陆蓉之、张智霖、李诞担任策展人,意在展现这60人在3个月内经历的12轮美术竞技,并从中选出一位“当代新锐美术家”,由此带领大家欣赏油画、水墨画、工笔画、铅笔画、数字板绘、综合艺术、街头涂鸦等艺术形式,让普通老百姓更好地走进艺术。

五位策展人(从左至右):张智霖、李象群、李冰冰、陆蓉之、李诞

只是虽有勃勃的野心,实力却并未支撑得起来。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许多人认为这成了一场披着艺术外衣的“男团选秀”,豆瓣评分目前只有3.7分,打分者只有千余人,比起《声入人心》(第一季)的9.1分和“破圈”后带来线下演出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有云泥之别。

不可否认,《会画少年的天空》开拓了新的艺术综艺赛道,起到了一定的艺术普及作用,笔者认为这“七宗罪”让“首档美学综艺”的专业性和娱乐感失衡,沦为一场滑稽的闹剧,成为了华而不实的噱头。

节目海报

抄袭

对原创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早已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但节目仅开播不到8小时,一些青年画家的作品就深陷抄袭疑云。其中,陈朗慕的《重现的城市》就引起了巨大争议,许多人直指他所描绘的图像内容,来自一张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布展现场照片,王振宇的油画《背影》与新闻图片《悯农》高度相似,有“抄袭图片”之嫌。无论技法多么高超,人品总是排在第一位的。一边打着艺术的幌子,一边又不尊重艺术,此为“第一宗罪”。

《重现的城市》2018 布面油画 180×250cm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布展现场照片

媚俗

如果说“第一宗罪”是真诚的丧失,那“第二宗罪”就是媚俗。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与赛制有关,“名名之中”的展览策划,以5名策展人为单位,对30位艺术家的“策展人初印象”主题作品进行分组展示。

分组名单

这个命题创作,不可避免地让那些青年画家围绕各自的策展人展开创作,不少都是“照片创作”,以李诞那一组的情况最为“惨烈”。

“李诞组”向楚荣《李诞不荒诞》 数字绘画 2022 50×100cm

“李诞组”李思哲 《我喜欢鲜花,城市里应该有鲜花》 木板重彩 2022 68×90cm

在讲述创作理念时,许多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媚俗者。不知是能力不够,还是时间太仓促,对策展人的挖掘太流于表面,以至于画作成为了一种“示好”的工具。“媚俗者尽管知道这个幻象是不可靠的,仍然会为了它而感动;(而隐含的信息是)媚俗者不希望任何人向他指出经过美化的幻象是虚假的这一事实,如果有人这么做了,他会感到愤怒。”

“张智霖组”陈朗慕《后台》 布面油画 2022 280×200cm

画功差

“第三宗罪”是画作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神仙打架”的酣畅淋漓之感。鲁美院长李象群在节目中明确指出一些画作中的人物比例不准确,是缺乏扎实基本功的表现。

刘宸羽和薛大威合作的组画作品。李院长指出人体结构上的问题

千百年来,中国画靠的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摄影艺术问世不过200年,它的出现不能代替主观,成为特色的美术创作。亦如西方的油画创作一样,摄影代替不了梵高的“向日葵”。所以在美术创作中,不能拒绝生活,要用尽一切办法,去真听真看真感受。

两位青年选手的画作

无聊

“第四宗罪”是缺乏亲民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综艺节目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形态之一,是向观众分享信息、输出知识、建立认知的重要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地触达观众。原本大家对“画家”这项职业的创作过程和生存状态都十分好奇,对于艺术有如雾里看花,节目组可做的文章是很多的。

如媒材与画材的介绍、创作过程、各画家或与策展人的交流碰撞、策展人的工作流程,或者展厅里声光电的设置对呈现作品的影响等,但上述提及的方面,都缺乏有效的呈现,相关的专业点评还以倍速呈现,对于“艺术小白”来说,很不友好。剪辑碎片化,主线不鲜明,整体呈现过于温吞。一共12期的综艺,现已进程过半,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隔着屏幕看画作与展览现场,在质感和笔触,甚至情绪和氛围等方面,都会缺乏直观的感受。既然如此,节目就应该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探索生动、形象并且适合画作的可视化形式以增加节目的可看性与趣味性、真实性。

《会画少年的天空》节目系列画展“名名之中”电子票

“卖惨”

“第五宗罪”是“卖惨”。一个好的故事能成就一个好的综艺。按理来说,艺术背后的故事充满意义,但把“讲故事”等同于“卖苦情”,这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观众在一期节目内数次被迫从欣赏画作转到观察画家,很多时候,还是在画作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这就让观众感到很尴尬了。

艺术之所以“小众”,往往因其具有一定文化欣赏和理解的门槛,该类综艺是否真正、纯粹地表达艺术和文化形态,就成为了衡量节目水平的标准。如何在有效时间内展现各青年画家的专业素养,是这档节目必须要考虑的前提。

尤勇《既济图》木板油画 2022 40×500cm

本末倒置

“第六宗罪”是本末倒置。就像上文提到的,节目没有把关注点放在作品本身,也没有通过剪辑的呈现,达到美育作用。如果说前几期偶尔会提出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李诞对于潮流艺术收藏的困惑,“为什么不能在网上下载,而要花大价钱去买你的作品?”,还有通过陆蓉之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到涂鸦这门艺术。只是在接近一场电影的时长里,只偶尔出现这么一两次“有效信息”,效率太低。

李诞对潮流艺术的困惑

介绍涂鸦艺术

第五期有堂而皇之愚弄观众之嫌。或许节目组认为“名名之中”展览的颁奖礼会有话题度,实际效果却是雪上加霜。本应好好呈现的展览现场,却是一笔带过。而应作为正片节目有效补充的VIP衍生节目《会画少年营业中》,却让观众看这一群“少年”吃喝玩乐,通过掰手腕争夺画具,还有唱歌、玩“狼人杀”、“你画我猜”等,这和美育有什么关系?

短视

“第七宗罪”是创作者思维定势下的短视。另一档VIP衍生节目《少年画室》每集十五分钟左右,短小精悍,以少年解说名画的形式,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徐悲鸿、莫奈、蒙德里安等中西方艺术大家。

这档节目与美育关联最大,只可惜有会员限制,观看人员并不多,而且在正片不够出彩的情况下,也不足以让人产生观看衍生节目的欲望,这样一来,《少年画室》也就丧失了其本身的意义。

节目中的艺术科普

《会画少年的天空》作为国内首档以美术为主题的综艺,显然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作为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敢想敢做的创新意识,仍值得鼓励。

可以预见到,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垂直化和细分化是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传播媒介的差异、受众审美水平不同等因素存在,专业性和娱乐感的平衡,始终是这类型题材综艺节目面临的难题。

如何兼顾艺术展现、专业表达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关系,做好跨媒介转译,遵循电视综艺的逻辑,适应当下娱乐文化的流行机制,使其既能满足行业、圈层内观众的专业需求,又能满足圈外受众的审美文化需求,是创作者需要深思的关键。


THE END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