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LIX CNFLIX

《山花烂漫时》:从华坪到荧屏,从“好真”到“好看”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9-13   浏览次数:881    评论

近期,以张桂梅为原型创作的国产剧《山花烂漫时》在央视和腾讯视频开播

中,张桂梅的一段台词,在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

“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让自己不再成为依附他人的藤蔓,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这正是为什么,张桂梅无论如何都要争取在山区华坪建立一所面向女学生的免费高中。因为只有教育可以改变落后,只有让女孩子们走出大山,看过更广阔的世界,才知道人生还有别的可能。

这两年关于“时代楷模”张桂梅已经有过太多太多的采访、报道,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仍然让人眼前一亮。它通过细腻入微的镜头,深入到现实生活的肌理之中,把公众熟悉又陌生的张桂梅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当下的国产剧市场,《山花烂漫时》结合了传记剧的扎实、乡村教育叙事的真挚、女性成长的力量,基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完成了一次对主旋律创作的破题。

“平地起楼”建女高

目前播出的前八集内容,讲述了张桂梅从无到有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全过程。

公众认识张桂梅大多是在她建立女高之后,而《山花烂漫时》则把她前期如何拉赞助、如何舌战群儒、如何招老师找生源等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搬上了荧屏。

平地起楼建女高,可不是擅长教书育人就足够的。想要在贫困的华坪,建立一所食宿学杂全免费的学校,难如登天,这时候就凸显出张桂梅的高能量了。

剧中有处内容是张桂梅要去北京参会,刚上飞机时还有点拘谨,但一听说邻座是当地的企业家,立马来劲,各种介绍建校规划,想让人家赶紧掏钱赞助,生生把企业家给说闭麦了。

可以看到,《山花烂漫时》对张桂梅的角色塑造,不是套路化、符号化的,不是一味强调她的“伟大”,而是融入到具体的事件中,用充分的情节和细节支撑人物,赋予人物真实感。

她是名扬全国的教育先锋,在这个标签之下,她也是儿童之家的“妈妈”,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老师,是当地人眼中的“麻烦人物”。她会鲁莽、嘴硬、急脾气,说话直来直去。

要是遇上有人欺负自己的学生,张桂梅绝对冲在最前头,拿出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一点亏的架势。有一回,张桂梅去找辍学的女学生,帮忙开车的好友半路闹肚子,但张桂梅心忧学生,最后等不及便直接把好友丢在茅厕先跑了。

宋佳演技实在是没话说。不仅造型高度还原,连动作神态、口音语调都模仿得相当逼真。

宋佳和张桂梅一样都是东北人,为了更好地贴合角色原型,宋佳专门到华坪拜访了张桂梅校长。

台词上,宋佳既保留了一些习惯性的东北用词,又贴合张桂梅在云南生活多年的状态,夹带了一些云南方言和南方音调。以及在一些动作表现上,例如走路姿势,宋佳都尽力做到神似。

好友形容张桂梅是“刀子嘴豆腐心”,她有虎、莽、直的一面,也有柔软、细腻、诚挚的内心。

在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后,张桂梅站在天台上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母亲因为生育衰竭而死,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啊,给你生了那么多闺女。”

张桂梅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女人刚经历生产的剧痛,却还要为此感到愧疚。

张桂梅在太多女学生身上看到母亲这样的恶性循环,她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每一个辍学的女孩,绝大多数的理由,都是嫁人。

所以张桂梅才会那么着急地要建立女高。因为多等一天,她就可能多失去一个女学生。

她目睹着十多岁的女孩子,被安排婚姻,然后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手里拉着,怀里抱着,肚子里又怀了一个。”“不能再拖下去了”,是教育,更是救人。

这些基于人物原型的细腻捕捉和再现,让《山花烂漫时》中的张桂梅,不再只是新闻报道里的“传说”,而是真切可感的“人物”。

带着生活“露珠”的教育群像

讲张桂梅的故事,但不只是讲张桂梅。

《山花烂漫时》再现了一整个乡土民情,其中包含的女老师、女学生、各户村民,共同组成了丰满、立体、多维的人物群像。

像剧中的女学生们就非常瞩目,年轻、清澈,有着天然的灵动。

这些饰演女学生的演员通过“女校训练营”集训选拔出来,然后又在云南当地进行生活体验、台词表演等集训,力求通过集训选拔出能够与当地居民形神合一的人物形象,更好地诠释角色。

剧中的谷雨(兰西雅饰)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她家境贫困,母亲早逝,父亲又终日酗酒、自暴自弃,为了三万块的彩礼就要把年仅14岁的女儿卖掉。张桂梅就是为了救她把好友丢在了茅厕。

谷雨后来成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第一个女学生。在现实中,谷雨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毕业后回到女高做老师,成为张桂梅教育理想的传承者。

还有好胜心强的蔡桂芝(都兰饰)、天真可爱的柳细莺(合诗雨饰)、性情豪爽的宁华(杨颜嘉饰),每个来到女高的学生,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线,后面随着剧情推进应该都会逐一展开。

老师团队的角色同样丰富。为了招募教师,张桂梅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几乎是连哄带骗地把人带进了山。

有崇拜张桂梅老师,怀抱教育理想和激情的;也有叫苦叫累,直呼上当想临阵脱逃的。其实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反应,并非每个人都是圣人,但因此更显出张桂梅建成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不易。

华坪女高的一切都是争取来的。在刚刚更新的第八集里,华坪女高跟隔壁中学共用食堂,因为对面校方偏心,等女高学生来吃时总是没饭菜了,学生只能饿肚子。

张桂梅看在眼里,但没有多说什么。她重新设计了一套作息时间表,要求所有人在限定时间内以最快速度行动,最终所有人成功赶在对面学生之前吃上饭,变被动为主动。

如同剧名《山花烂漫时》一般,张桂梅在山头耕耘,才有了漫山遍野鲜花丛生。编剧以张桂梅为中心,延展出一系列多维度、多方向、多性格的群像塑造。群像又连带出女高的饮食起居、吃穿住行。

大量质感真实的生活镜头如毛细血管般填充每一场戏,以接近生活流的方式去讲故事,使整部剧能够落地生根,成长为一个跃动的生命体。

从“好真”到“好看”

在看《山花烂漫时》的过程中,我很多次想起自己大学时去云南山区支教的事。剧中的很多情节,我都亲身经历过,一点不假。

学校处在深山里,只有孤零零一栋教学楼,我们这些临时驻扎的支教老师就跟剧中一样,只能在教室里摆大通铺,所有人睡在一起。半夜如果想上厕所,往往也得找个人壮胆。

去学生家家访得翻山越岭,步行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抵达某个简陋的小屋。屋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十岁出头的孩子已经能干所有家务。

这些事,剧中都有。所以我能切身感受到《山花烂漫时》的用心,对细节的精确捕捉,对人、物、景的高度还原,这都是基于大量的前期工作。

在筹备阶段,主创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在云南当地做采风及调研工作,在戏里戏外一遍遍重走张桂梅当年家访走过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主创团队从张桂梅及女校老师和毕业学生那里收集到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剧中所有的戏剧改编和创作均有依有据。

因为华坪女高的特殊性,剧组经过大量勘景,最终还是决定在真实的华坪女高旁拍摄。正巧女高隔壁的老中学搬迁,建筑的大体形状跟女校的真实面貌很贴近,就顺理成章定了下来。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山花烂漫时》对真实故事高度还原的同时,也切中了这个故事的核心价值。

张桂梅的故事能在这个时代广为流传、引人敬佩,是因为暴露出了真切的教育问题,直视山区长期以来重男轻女、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象。

剧中,张桂梅带着教师团队挨家挨户招募学生,但就算完全是免费的,很多家长也仍然不愿意把女孩送去学校。城里来的大学生们不理解,张桂梅点破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是在跟千百年来的宗法观念作斗争。如果一个女孩子出来上学了,那村里的其他女孩也会想上学,那男人就没那么容易娶到老婆。看似是读书,其实牵连到乡村生态的方方面面。”

像这样掷地有声的发言,剧中俯拾即是。

这也是《山花烂漫时》引发广泛共鸣的情感核心。这部剧从女性视角出发,书写真实女性故事,以更现代、更被年轻观众群体所能接受的方式,去做有价值、有内容的表达。

《山花烂漫时》拍张桂梅和山区的女孩们,更是在拍这个时代女性的自救与互助。


THE END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