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李小狼/文)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只用了8天零5小时。
截至发稿,平台给出了108亿的预测总票房,带动光线传媒市值大涨117亿。如最终达到预测,《哪吒2》将创造历史——单一市场,单片百亿。
而这个历史性的成绩,诞生在内地电影市场拿到十年来最低全年票房的一个月后。
电影上映前,没人预料到《哪吒2》会取得如此巨大又疯狂的成功。电影上映的第九天,或许也没人能预料到,在这种惊人的成功后,中国电影产业将会走向何方。
01 在《哪吒2》虹吸效应之下
这是一个比电影本身更令人激动、震惊的爽文故事。
去年8月,光线传媒CEO王长田说希望《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过前作的50.35亿。这符合他对这部续作一贯的期待。两年前,王长田曾扬言希望《哪吒2》票房可以达到70亿。
几乎没人相信。那段时候,大家在热烈讨论电影行业的危机、电影院的存亡。每个从业者都在问,为什么观众不爱看电影了。
春节档正式开战前,行业媒体预测《哪吒2》会拿下春节档冠军,票房区间落在38-50亿。
超出所有人预料,上映当日晚,《哪吒2》豆瓣8.5开分,7天拿下48亿,日票房最高达8.6亿。
平台对其总票房的预测已达到惊人的108亿。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没有看过,也不敢预料的数字。《哪吒2》极有可能打破《战狼2》保持的1.59亿观影人次记录。
《哪吒2》也展现了超强的虹吸效应。上映第四日,其日票房就已经能倍杀第二名。春节假期后半程,其日票房占到当日总票房的60% 。
之前,没有电影达到过这种票房增长曲线,没有电影能够在单一市场拿下百亿人民币票房。目前,单一市场票房冠军的保持者是2015年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北美9.36亿美元,按目前汇率,折合人民币68亿左右。
据猫眼数据,“制作”与“剧作”是《哪吒2》映后评论中被提及的高频词汇。剧本好?制作强?特效牛?情绪足?二创多?电影学、经济学、心理学,几乎所有从业者都在试图分析、总结《哪吒2》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但长板很长、短板不短的《哪吒2》,或许比《战狼2》更难以归因。这种超出所有历史经验的成功,一定会成为未来无数次被复盘、被提及的案例。唯一能预见的是,当出品方企图复制《哪吒2》时,它一定不会成为《哪吒2》。
受到《哪吒2》影响最明显的,是《熊出没·重启未来》。
从前年开始,每当春节档缺少一骑绝尘的强片,《熊出没》就会偷偷卖座,勇夺第三。23年,《伴我“熊芯”》14.95亿。24年,《逆转时空》19.83亿。而今年,口碑保持在7分左右的《重启未来》,目前仅拿下5.68亿,预测票房7.25亿。
很明显,同为动画电影、合家欢属性突出的《哪吒2》分流了《熊出没》的受众。有了《哪吒2》,儿童群体的观影选择增加,而一个儿童起码能带动2-3张影票。据猫眼数据,《哪吒2》带动更多家庭观众进入影院,购买三张票以上比例占三成。
口碑及格的《唐探1900》也受到了轻微影响,其预测票房从大年初一的35亿降到34亿。
在《唐探1900》中,陈思诚作为大娱乐家的本质再度凸显。这部电影不仅补全了唐探宇宙的起源,还紧跟热点,加入大量家国情怀内容,以清末华工在美打拼的血泪史为主题,八国联军侵华点燃情绪,清朝旧臣喊出“救中国”升华主题,暗含一些对美国政体的讽刺,指向性不言而喻。
映前就已显现出危机的《蛟龙行动》,没能像《红海行动》那般逆袭。《红海行动》上映于2018年,《战狼2》横空出世的第二年。7年后,《蛟龙行动》代表的硬核军事战争类型的主旋律电影,在市场上已出现疲态。
有观众从《哪吒2》中解读出对当下国际局势的深层隐喻,这和《唐探1900》不谋而合。
今年春节档,伴随着《哪吒2》《唐探1900》的上升与《蛟龙行动》的下降,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一次主旋律的新旧交替时刻。
02 《哪吒2》赚了多少钱?
截止发稿,《哪吒2》的片方分账票房已达到21.91亿,即便算是高额的制作与宣发成本,也是大赚特赚。如《哪吒2》达到预测的108亿,其出品方将会得到42亿左右的分账票房。
在资本市场,《哪吒2》正在创造更大的利益。截至发稿,光线传媒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股价13.5元/股。在行业均值106亿的情况下,光线传媒总市值达到396.04亿人民币,排名第一。就在7天前,《哪吒2》上映前一天,光线传媒的市值为279.57亿。
电影行业艰难前行的这几年,缺乏现金流的各大影视公司都在寻求规避风险。去年北影节的投融资论坛上,博纳影业CEO于冬提到《蛟龙行动》找了多家联合出品,因为没钱,大家都在抱团取暖,互相分担风险。
今年春节档的6部新片中,《唐探1900》的联合出品方高达26个,《封神第二部》的联合出品方20个,较少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也有7个联合出品。
唯独《哪吒2》,仅有主出品5家,其中4家为光线传媒及其持股公司,无联合出品。赢家通吃,经25年春节档一役,光线真正成为了行业头号玩家。
35亿不是《哪吒2》的上限。电影上映前,已经与12个品牌达成合作,9个为衍生品合作。其中,电影与某知名玩具品牌合作的系列手办盲盒,均价69元,售出5万 份,目前已是缺货状态。
《哪吒2》也顺带炒火了二级市场。
在某二手市场,一款没有官方版权标识、疑似为影院自行印制的敖丙“首映”吧唧(即徽章),已经拍卖到了320-470元不等。原价268元的单领(即无需盲抽)《哪吒2》敖丙坐姿娃娃,拍卖到了700 元,其二手市场的平均成交价几乎翻倍。
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周边更是身价大涨。早前的某些众筹周边,原价几十,现成交价在300-600元不等。
一位5年前买过《魔童降世》手办的观众告诉搜狐娱乐:“我买的时候大小哪吒两套228元,之前这都没人要,现在一套就二百多。新出的哪吒(手办),几乎没有配件,还卖250。”
拿下百亿票房的“魔童”系列无疑已成为当下最赚钱的国产IP。只是这巨额财富或许与参与其中的底层员工关系不大。
动画行业工作强度大不是秘密,导演饺子在《哪吒1》相关采访中曾说团队员工会加班到四五点。一位从可可豆动画(《哪吒》出品方之一)离职的员工表示,美术部门的工作强度大约是3年996。
考虑到院线电影以年为单位的回款周期,项目绩效到达普通员工钱包的速度也不会太快。近日有媒体爆料,《哪吒1》后,可可豆给制作团队的奖金分三年发放,如果中途走人就拿不到。
这是行业残酷的一面,赢家通吃,但赢家永远是少数。
03 《哪吒2》之后
在近百亿的《哪吒2》之后,光线俨然成为头部民营电影企业。
光线目前最大的项目之一是张艺谋担任导演的《三体》,可以预见,这会是一部超级大片。
去年6月,王长田就透露《三体》只规划了一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筛选主创,且预算极高,“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确定投资总额,总的原则就是没有上限,我们需要投资多少,就会有多少投资。我们不会捆住自己的手脚,希望这部作品成为最好的《三体》。”
这看上去像一场“豪赌”。《哪吒2》的成功给了光线更足的底气,但《三体》究竟会成为下一个《哪吒》还是《蛟龙行动》,仍是未知数。
《三体》之外,光线持续发力动画领域,想打造中国神话宇宙的心一直没变,但结果并不算太成功。
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跟不上。《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花了5年。最早的“国漫之光”《大圣归来》的IP续作《大圣闹天空》,从15年期待到现在,还没影儿。
王长田曾表示中国神话宇宙已经规划了二三十部电影,是一项长达二三十年的工程。只能说,长达数年的空档期,至少对于IP运营来说,不是好事。
诞生了百亿票房作品的内地电影市场,会走出低谷吗?
从现状看,走出罢工的好莱坞正在恢复产能,进口片供给也在慢慢恢复。即将到来的情人节档期,有《美国队长4》待映;奉俊昊新作《编号17》确认引进;拿下意大利票房年冠的女性电影《还有明天》3月待映;《驯龙高手(真人版)》《侏罗纪世界4》《梅根2》《前任杀神》《迈克尔·杰克逊》等重磅新片都有望在内地上映。
国产片方面,由于这几年行业缺乏现金流,开机的中小成本项目变少,产能恢复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哪吒2》让所有人看到了内地电影市场的潜力。但它到底是昙花一现的奇迹,还是奇迹的开端,只能留给时间了。